心理分析取向
探究當事人過去的早期經驗。
精神分析治療(Freud)
古典精神分析以「本我」為基礎,強調童年的早期發展。
當代精神分析以「自我」為基礎,同時處理童年與成年後的議題。
其人性觀是「決定論」,一個人行為由不自覺的潛意識和童年經驗所決定,
支配潛意識的兩種來源為:本能性衝動(生、死);壓抑。
Freud認為出生後前六年之早期發展,是日後人格發展重要基礎。
1.潛意識,儲藏個人經驗、知識與被壓抑的題材。
2.焦慮,無法控制時,會產生自我防衛。
壓抑作用:將恐懼、痛苦的想法與感覺不自覺地從意識中加以排除。如:想不起來一年前被當掉科目老師名字。
否認作用:拒絕承認事實存在。如:喪子的母親拒絕承認孩子去逝。
反向作用:將內心的衝動用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,來掩飾壓制內心的慾望。如:一位內心軟弱的人,卻裝出冷漠強硬的姿態。
投射作用:把自己不希望的需求與特質歸諸於他人,認為別人才有那些那些特性。如:有外遇的先生限制自己太太外出,怕紅杏出牆。
替代作用:滿足動機的管道受到阻礙,乃轉換到另一較安全的目標上。如:被上司罵,不敢回嘴,回家後罵小孩。
合理化作用:製造一個自己以及社會較能接受的理由來解釋自己的行為,使它看來合乎邏輯。如:面試沒通過,就說是自己不想要,沒盡力爭取。
退化作用:面臨非常強大的壓力時,會出現與年齡不相稱的早年階段行為。如:遭遇搶劫後,變得很依賴、常哭泣、吸拇指。
內化作用:將他人的價值與道德標準擷取並吞併成為自己的。如:受虐兒長久下來也認為暴力是解決的唯一方法。
認同作用:對於成功、有價值的事件、組織或個人的特質,使之與自己的觀念一致,以提昇自己的地位。如:家境貧寒,希望自己有天能跟某鉅子一樣富有。
補償作用:發展出一些積極的特質來掩飾弱點或彌補缺陷。如:對自己外貌感到很自卑者努力健身。
昇華作用:將性與攻擊衝動的能量轉向其他管道,是給被社會接納與讚賞的。如:失戀後的憤怒與哀傷,轉向透過繪畫表達出。
抵銷作用:從事某種行為來解除先前的焦慮。如:吵架後送禮。
隔離作用:將痛苦的感覺從意識層面區隔開來。如:被害人敘述被害經過臉上卻毫無表情。
利他作用:採取滿足本身欲望及衝動又能有利於他人的行動。如:喜歡輔導卻被父母要求念醫學系,最後選擇了精神科。
幽默化作用:一種成熟高尚的防衛機轉,適當場合使用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。
曲解作用:將事實曲解以符合內心需求。
幻想作用: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,以幻想的方式想像處理困難,以獲得內心滿足。
此後Erikson擴展「自我」功能,強調心理因素對人格發展的重要性。
PS
移情作用:病人將治療師當成重要他人。
反移情作用:諮商師將個人壓抑情感投射到當事人身上。
上述兩者,精神分析認為並未必會妨礙諮商進行。
認知行為取向
一、認知行為治療
著重當事人認知與行為,認為一但當事人認知、行為有所改變,情緒感受也會跟著改變。
人的壓力來自認知功能障礙,藉由認知改變促使行為和情緒的改變。
又稱理性行為情緒治療法(REBT),認為人生來及具有理性與非理性,且具有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傾向,
卻因天生思考扭曲與後天的自我挫敗而妨礙成長,而困擾的來源主要來自重複性的錯誤思考,困擾核心來自「責備」。
諮商過程像是教育,諮商師為教師,當事人為學生。重點放在現在的經驗上,但不提供過多的溫暖與同理。
諮商目標在於指導當事人從理性信念出發而改變自我。人格ABC理論。
Beck認為,改善情緒與功能不佳的方法,是修正不正確與阻礙功能的思考方式。
二、現實治療(Glasser)
個人要為其所做的事情負責,自己並非過去的受害者。
人生有五大需求:生存、愛與隸屬、權力、自由、快樂。
有效滿足上述需求,可使人覺得可以控制。
當需求未被滿足,心情會不好,並試著尋找讓心情變好的方式。
主張「行為目的論」,人的行凗表現都有其內在動機和選擇,完整的行為是人類嘗試去獲取個人需要與滿足需求。
行為(行動、思考、感受、生理)
現實治療特色:1.強調責任2.拒絕移情3.諮商維持在目前狀態4.避免聚焦在症狀。
人本存在取向
一、存在主義意義治療(Frankl)
人是自由的,人要對自己的選擇與行動負責,個人是生活的創造者。
六個基本命題:
1.自我覺察的能力
2.自由與責任
3.追求自我認同與他人關係
4.意義的追尋
5.焦慮是一種生活型態
6.覺察死亡與無存
其協助當事人重新檢視個人生活,鼓勵當事人探索各種選擇機會,探索有意義的存在與目的。
二、個人中心治療(Roger)
強調進入當事人的主觀世界。
人本質就有子我實現與解決問題的潛能,且是可信任的。
個人中心治療目標在於提供一種治療氛圍,著重個人獨立性與統整性,焦點在人不再事,鼓勵發展自我實現的特質。
殂成當事人改變的是諮商師的態度而非技術理論。諮商關係是平等的。
後現代取向
多元思考,多元異質,強調主觀經驗,相信當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一、合作取向治療
找出在當下如何靠近一個人與其說話的方式,是對話取向的治療。
二、焦點解決短期治療
注重解決方法的建構。解決導向的對話,協助當事人思考解決方案,以減少挫折感,增加自我效能。
以徵象思考為觀點,當事人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。
三、敘事治療
如何讓人產生或辨識不同的故事,讓其實行新的意義,帶給其想要的可能性。
人如何賦予過去意義,就表示人將以何種態度面對未來。
語言就是權力,對話可以鼓勵當事人更有勇氣面對問題,從新找到不同的意義。
透過隱喻的對話方式,協助當事人發覺多樣化的關係與選擇。
諮商介入
1.外化:將人與問題分開來看。
2.解構:不將事情視為理所當然,而是藉由故事發展找尋新的意義和發展可能。
3.重寫:改寫故事或有新的發展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