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

精神分析論

Freud
(一)口腔期
(二)肛門期
(三)性器期
(四)潛伏期
(五)兩性期

1.注重"認同作用"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,經由
認同作用吸取他人特質與季札關,使自己感受與
他人的相似性與投入程度,有助於青少年自我發展。
2.重視早年經驗,6歲定終身。
3.青少年心理困擾與衝突來自於兒童期慾望無法滿足的結果,
性衝動的挫折是主要原因。
4.將性衝動轉化為社會所接受的方式之一,為"昇華作用"。
Anna Freud
1.青少年欲力再現
2.本我支配
→自我低挫折容忍力,過度衝動;以自我為中心;
盲目順從且反抗權威;自私、物質取向;不切實際。
3.自我反映固著與僵化
→禁慾主義、理智化,自我防衛機制。
人際關係論_Sullivan
(一)個體生存空間存在人際場
(二)人際溝通不良的焦慮會導致個人心理失常

(一)前青少年→親密動力主義
(二)青少年→色慾動力主義
(三)後青少年
親密關係才是青少年發展重要助力。
輔導階段:
(一)起始階段
(二)探索階段
(三)細節探究
(四)終結階段
心理社會論_Erikson
(一)重視人的一生
(二)每個發展階段皆遭遇心理社會危機
(三)社會文化影響個人成長

嬰兒期 信任不信任 希望
兒童初 自主對羞愧 意志
學前期 創新對罪惡 目標
就學期 勤勉對自卑 能力
青春期 辨識對混亂 忠誠
成年期 親密對孤獨 愛
中年期 活力對頹廢 關懷
晚年期 完美對絕望 智慧
辨識認定類型_Marcia
危機:在人生事件的選擇與決定是否經過"主動決定"的時期
承諾:個人投資和投注心力的程度

類型 危機 承諾
辨識有成(定向) O O
辨識預定(早閉) X O
辨識遲滯(未定) O ?
辨識混淆(混淆) O/X X(不顯著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