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傑士(Rogers)_道德三要素
一、道德行為
二、道德情緒
三、道德判斷
青少年道德特徵
一、道德相對主義
脫離二分法,能夠抽象思考並推理,不受制於成人的正確答案
二、道德衝突
三、道德知行不一
四、與成人道德觀疏離
青少年道德發展理論
一、精神分析
Freud
個體的道德觀念與道德型為是受到本能衝動所支配,經由內化與認同作用,
至青少年階段形成超我,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。
超我包含自我理想與良心。
自我理想:個人對應該做的事所秉持的信念。
良心:個人應該如何去行動的規約。
Erikson
倘若道德發展不利,會形成固著現象。
最高的道德發展是能達到倫理狀態,具有倫理狀態的個體能夠獨立決定、調和情感與正義並提升道德水準。
信任與不信任,不利則為前道德狀態
自主對害羞與懷疑,不利則為無道德狀態
自動自發對愧疚,不利則為反權威與過度道德性
勤勉對自卑,不利則為道德現實主義
二、社會學習
(一)抗拒誘惑
(二)賞罰控制
(三)楷模學習與替身效應
三、認知發展
杜威_道德發展三層次
(一)本能活動
(二)習俗道德
(三)反省道德
杜威_道德發展三要素
(一)知識
(二)感情
(三)能力
皮亞傑
(一)道德無律
(二)道德他律,具道德實在主義與道德強制性質。
(三)道德自律,合作的道德。
郭爾保
(他律)
1.避罰服從
2.相對功利
3.尋求認可
4.順從權威
(自律)
5.法治觀念
6.價值觀念
Gilligan
女性會在自我與他人的利益間尋求平衡。
(一)個人生存道德
自私轉變為責任
(二)自我犧牲道德
善轉變到真理
(三)均等道德
無暴力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